在这篇文章里,要谈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是关于学习技能的时候,应该跟谁对比? 很多人的习惯是要把自己的表现和其他人对比,这样做很容易带来不良的副作用。
看到别人的表现跟自己不一样,很多人很容易因为这个感到气馁。 气馁的反应就是,发现别人已经会自己不会的东西,在脑子里评价自己有什么问题,认为自己比别人弱。接下来就是感到气馁,然后失去学习的动力。
反之亦然,发现自己会的东西别人还不会,就很容易感到知足,因此认为自己比别人强,所以不需要继续下功夫。 这个跟上面的情况会带来相同的结果,就是下定这种结论之后,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动力。因为,毕竟自己已经比别人强,继续努力干嘛?
总把自己的表现跟别人对比,除了破坏自己的学习动力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, 就是别人比自己强或弱只是一个局部信息,而非全面整体。 所以,看到别人在一度上比你强,不代表其它度也比你强。 所以,花费精力跟他们对比,更是没有意义。
呐,如果不应该跟别人对比自己的表现,应该怎么做? 最好是每天对比自己,每天挑战自己做的比前一天还好。
我有多年锻炼身体的习惯, 而且我一直以来,就是对比自己的表现,总给自己新的挑战。 比如,游泳的时候,我会先游一个距离,比如50米,而且要算游过50米需要的时间,比如81秒为例。在这个基础上,我每天练的时候,会尽量游得更快, 先把81秒钟压倒80秒,然后75秒,然后70秒。
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。 首先,如果自己记录每天的表现,会发现今天的自己远远超过过去的自己。 不仅如此,眼前总是有能攀登上去的短期目标, 而且这种短期的目标一点也不容易。说游泳为例,把自己游50米的时间减少5秒钟需要不少努力,也要考虑自己的姿势、呼吸、肌肉耐力、肺活量等。 每天挑战自己的这个边缘,会增强很多方面的基本素质,最后才能打破自己的记录!
还有其它的好处。 这样挑战自己的过程中,总能发现很多自己奥妙的规律,比如,吃了什么东西,有没有对自己的速度有影响。 睡眠不足会让自己更快或更慢? 基本上可以找出来所有影响自己的表现的不同因素,然后一步一步更深入了解自己。 只跟别人对比,是永远不会观察和体验这个层面的感受的。
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,你只需要对比自己以前的表现,挑战自己下一步的突破就好了。 比如,有一些英语发音,听自己录的音,发现跟模特发音有一点距离。 可以挑战自己每天越来越接近模特儿的发音。 做到的那天,就是一个新记录。 这时候可以开始挑战自己,彻底解决对中文母语者最难的那些英语发音。
在泡脑子的时候,可以挑战自己,以泡脑子而不感到烦作为标准。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,泡脑子30秒钟,自己已经受不了了。 这时候,要挑战自己做到一分钟,然后做到两分钟,直到可以泡脑子30分钟而一直感到放松和舒服。
用“我多棒,测测看”的时候,可以挑战自己把“第一次选对”的项做得越来越多。可能,刚开始的时候,只有一个或两个能一下子选对。因此,要挑战自己,学FaceFonicsTM 的时候,把漫画看得更准确,把听到的英语单词含义跟心目中的感觉连接起来,然后在做“我多棒,测测看”的时候,把第一次选对的比例做上来。
记得,只有跟自己对比,才能够一边肯定自己的进展,一边给自己有吸引力的下一个目标。 用什么作为自己瞄准的挑战点? 这个看你自己吧。 可以有很多选择, 由你自己来决定吧。